新闻中心
News
分类>>bd体育官网赛事流量带动经济增量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促城市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12月1日至8日,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以下简称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在四川省体育馆举办,这是赛事连续第二年在成都市武侯区进行。这一在成都诞生的乒乓球赛事,将会向更高峰迈进。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中国乒协主席在开幕前说:“我们的初衷,就是把这项比赛推向奥运会。”与此同时,这项颇具观赏性的高能级体育赛事已经展现出了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势能。提档升级的办赛标准,也得到了国际乒联主席点赞。
据《2023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体育观赛消费支出比2020年增长14.48%,观赏型体育赛事的消费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中的重要一环。体育赛事的消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票务、人流以及酒店预订量。
根据赛事门票售卖平台大麦网提供的数据统计,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团世界杯共售出门票10.17万张,实现门票净收入4500万元,较去年增长73%。
本次比赛购票用户中女性占84.2%,男性占15.8%。仅有23.4%的用户来自于成都本地,外地市用户占比76.6%,其中,13.1%的用户来自于四川其他城市,而从外省市来到成都观赛的用户比例高达63.5%。来自长沙的28岁幼师杨菊红,最喜欢的球星是王曼昱和林高远,“我买了12月2日全天比赛的票,专门请了一天假来给中国队加油。”
跟随更多外地游客而来的,还有酒店预定的大幅增长。比赛期间,全市重点酒店预定火爆,预订平均增长约25.6%,入住率增长22.1%,营业额约增长16.8%。“一日观赛,多日停留”是不少球迷的选择。bd体育从小练球的吴林桦今年19岁,专程从深圳赶来,她从巴黎奥运会迷上了孙颖莎和王楚钦。她计划在成都待9天,3天看比赛,剩下的时间好好游览成都。这些“跟着赛事游成都”的球迷,也带来了对成都文旅产业的提升。11月26日-12月8日期间,锦里、春熙路太古里、大熊猫基地、东郊记忆等重点旅游打卡地接待游客372.28万人次。
线下消费场景火热,线上乒坛盛宴也锁定了亿万观众目光。据统计,超4.4亿人次在线上收看了赛事转播和直播。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体育频道、体育赛事频道转播的22场赛事覆盖约3亿观众人次,央视频客户端同步直播多场赛事累计超1.4亿人次收看,超3100万人收看决赛之夜,整体收视率超2023年赛事平均收视50%。
顶级的赛事值得顶级的关注。整个赛事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网等央级媒体以及四川观察、成都发布、Gochengdu、运动成都等省市级媒体高度关注,各种报道内容累计1690余条,综合热度2.6亿。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网友们“打卡成都混团世界杯公园”“见着国乒蓝色混双战袍了”“明年成都再见”之类的打卡照片和短视频数不胜数。402个相关话题登上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热搜榜,#成都乒向未来#相关线万次,#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相关话题阅读量、短视频播放量高达86亿次,彻底引爆网络。
在今年成都混团世界杯期间,在省体育馆周边的玉林片区,主办方创新打造了世界杯公园暨混团黄金周活动,以世界杯公园为核心,以玉林路民谣季互动专区为支撑,以“吃行游购娱”消费场景为外延,在成都全市范围内开展立体化系列消费活动,完善“成都消费”品牌建设体系,以多业态互动交融、多场景引流促销、多区域共创参与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带来的“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成效。让赛事为城市经济赋能,把赛事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走出只能容纳数千人的球馆,组委会试图在场馆外让更多人感受到赛事氛围和城市文化。国际乒联集团及WTT世界乒联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丹顿感叹:“世界杯公园可以让更多人体验到成都的文化、乒乓球的文化,这个是很重要的事。”据统计,从11月28日正式开放至全部比赛结束,世界杯公园入园人流合计约22万余人次,为球迷、市民发放集章纪念明信片3.32万张,发放1.98万份礼品。在世界杯公园的主会场——民谣里互动专区,主办方联动“玉林路民谣音乐季”IP,在赛事期间进行了“乒向未来”开放麦、民谣演唱等音乐活动。bd体育赛事期间,大屏直播赛事实况,更是座无虚席,让民谣里成为了赛场之外的“第二现场”,更让众多外地球迷感受了什么是“像成都人在玉林那样生活”。
巨量的人流,带来了周边社区经济的巨大涨幅。自混团黄金周启动以来,本次混团世界杯共带动消费3.8亿元,较去年2.5亿元增长52%。
其中,赛事的举办带动场馆周边200余个商家实现营业收入总计约4800万元,平均增幅220%。比如,瑞幸咖啡(玉林东路店)日均售卖1500杯,是开赛前一周日均300杯的5倍;酒辻商店日均营业额1.1万元,比开赛前一周日均额增加200%;唐叔叔麻辣烫营业面积20余平方米,黄金周期间日均营业额1.4万元,比开赛前一周日均营业额增加500%。酒辻商店负责人表示:“平时我们的客流量集中在中午和下午,比赛开始后,早上的游客也明显多了起来。”
混团黄金周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成都造”汽车展销点位,运用“赛事流量”更广泛地传递成都工业制造的魅力。同时,在全市商圈及文旅景点开设分会场,联动各区(市)县展示特色产品,让市民游客有更好的消费体验和更多的消费选择。
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贯穿成都混团世界杯的各个方面。
在民谣里,“球场和校园·来自世界杯的青春对线场,来自澳大利亚、埃及、美国、法国和韩国的34名运动员、教练员,与北二外成都附中、锦西中学、成都体育学院、川大附中及西川实验学校的114名在校师生进行了友好互动,现场氛围热烈,架起了球场和校园间国际交流新桥梁。在卫冕之后,乒球国手们也走进成都的校园、公园与社区,与成都市民与学子对话与互动,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惠及了更广大的人群。
全新的赛制,升级的场馆,暖心的服务,也是本次赛事精彩的有力保障。本次比赛共招募了150 名赛事志愿者,分布在7个工作组、16个志愿服务岗位。“小青椒”们热情的服务,增添青春风采。32名从成都各小学招募的球童,穿梭场内,及时捡起掉在地上的乒乓球,确保比赛的连续性。公安系统每日出动110名警力,协同355名安保人员,做好场馆外围秩序维护,确保了观众安全有序观赛。
在场馆内,为了更好地提供竞赛、观赛服务,主办方增设了64组专业运动照明灯光,实现单台/双台模式的切换。今年赛事组委会不仅保留了去年场内媒体席覆盖着柔光纸的小台灯,还给媒体记者精心准备了“素笺心语”“城市攻略”,纸短情长,真切表达了成都的热情好客与温暖友善。
正如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所说,“每一次来蓉都能收获新的惊喜。今年也不例外,成都再次提升了办赛标准,让我们所有人都深感敬佩。”
举办一场赛事,激活一座城市。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让赛事流量变为城市留量,进而转化为经济提升的增量、城市发展的动量。依托于赛事孵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为成都拼经济、促消费贡献更多更大的体育力量,为赛事名城建设增添新的动能。